情绪消费成部分年轻人新宠 新业态下的隐忧与规范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情绪消费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新宠。这种消费主要包括网络平台上提供的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等服务。调查发现,这类服务销量惊人,但也存在个人隐私泄露、价格和服务不透明等问题。一些商家甚至提供违法违规的涉黄服务。

情绪消费成部分年轻人新宠

作为消费新业态,情绪消费如何规范发展成为一个问题。来自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的游戏陪玩师武先生表示,随着网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游戏陪玩这一职业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客户需求从单纯的技术陪玩扩展到情感陪玩、娱乐陪玩等多个方向。他提到收费一般为5元一把,如果客户需要开麦聊天并希望赢得游戏,则是15元一把。他的接单方式主要是通过游戏聊天频道发广告,每天能挣两三百元。

情绪消费成部分年轻人新宠 新业态下的隐忧与规范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情绪消费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新热点。电商平台上,各类情绪消费服务的价格从1元至上百元不等,部分网店销量极高。例如,“失眠XXX梦”网店仅“10元商品”销量就超过30万单。然而,这些网店的服务内容、时间、从业人员资质等信息通常没有详细说明。

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名为“半寸时光”的店铺,记者下单了10元钱的陪聊服务,并以心情不佳的在校生身份与陪聊对象交流。对方进行了简单的安慰鼓励。当记者询问对方是否有心理咨询相关资质时,陪聊人员表示自己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没有相关证书。客服则回避了关于陪聊人员资质的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指出,商家无法提供相关人员的详细信息可能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此外,对于真正需要心理咨询服务的消费者,如果从业人员没有相关资质,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指出,此类情绪消费服务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他还提到,一些“情绪消费”可能涉嫌低俗不良甚至违法违规。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某些客服明确表示可以提供大尺度的视频聊天服务,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谢永江认为,情绪消费相关行业需要做好真实的信息披露,区分专业的心理咨询边界,并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胡钢指出,情绪消费在规范中发展是必要的,平台方和监管部门需要多方发力,确保服务流程和计费标准清晰明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