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迎来十周年,业内期待进一步提升双向开放力度

2024年11月,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正式迈入十周年,这十年时间已经充分验证了互联互通这一创新机制的成功。

十年来,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已经建立起覆盖场内交易、场外交易,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股票、债券、资管和衍生产品在内的全方位联通体系。据统计,截至目前,两地市值占比超85%的股票已实现跨市场直接交易。在交易量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与2014年开通首月的日均数据相比,分别增长了21倍和40倍。

时值互联互通十周年之际,近期业内有呼声,为了鼓励更多投资主体参与互联互通交易,港股通投资者准入门槛存在进一步降低空间。目前,开通港股通的门槛为账户内20个交易日的日均证券类资产需达到50万元人民币,与科创板、北交所投资者准入要求保持一致。

互联互通10年发展的三个阶段

据工银亚洲研究近期发布的研报,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通常是指基于香港和内地金融基础设施互联建立的金融联通机制,始于2014年11月落地的沪港通。

10年来,互联互通机制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截至目前,两地市值占比超85%的股票已实现跨市场直接交易。从成交额看,2024年年初至8月底,陆股通日均成交金额占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的15.5%,同期港股通日均成交额占港股日均总成交额的33.4%。

从资金流向看,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16日,北向资金历史累计净流入1.76万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10月末,南向资金历史累计净流入3.05万亿元人民币。

回顾互联互通走过的十年历程,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2016年12月之前可称为互联互通初始发展阶段,建立了股票二级市场联通机制,启动基金互认安排。2014年11月沪港通落地,2016年12月深港通启动。

2017年~2021年8月,互联互通进入到稳健扩容阶段。具体而言,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正式启动,两地首次建立债券市场联通渠道。2020年“新债易”系统上线,境外投资者可跨境参与债券一级市场发行认购。股票市场联通方面,跟随两地IPO上市制度改革,沪深港通交易标的持续扩容。2019年10月,沪深港三大交易所明确香港上市同股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纳入港股通的条件,小米、美团成为率先被纳入港股通的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2020年11月,内地合资格科创板股票、香港上市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纳入沪深港通范围。

2021年9月至今,互联互通进入提速优化阶段。其中,股票市场联通方面,交易标的和人民币计价扩容。2023年3月,符合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的外国公司被纳入港股通标的。2023年6月19日,港股“港元—人民币双柜台模式”正式启动。根据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5项两地互联互通优化措施,港股人民币柜台正式纳入港股通。资管市场联通方面,理财通正式落地并实现扩容。2021年10月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开始运行,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首次涉及澳门;2024年2月26日,“跨境理财通2.0”生效,在投资者准入条件、参与机构、合格投资产品范围、个人投资者额度、宣传销售安排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扩容,以适应和满足当前不断增长的南向投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ETF通的落地并扩容,为内地与香港投资者的跨境投资提供了更多便利选择。2022年7月ETF正式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今年ETF互联互通正式迎来开通两周年。据中信建投统计,ETF通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8月末,陆股通ETF累计成交额为3095.5亿元,港股通ETF同期累计成交额为9097.4亿元,是北向的近3倍。内地资金持有港股通ETF市值最大的是恒生科技ETF基金,持有市值占内地资金持有港股通ETF总市值的75.3%。

拉动境内外证券行业跨境业务发展

十年间,随着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发展,也推动了境内外证券行业各机构跨境业务的发展。

一些服务外资通过沪深港通北向资金参与A股的经纪商,对这十年来互联互通的发展有深刻的感知。据瑞银介绍,相较于2017年,公司通过沪深港通进行的北向日均交易量大幅提升了12倍。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认为,作为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金融创新之一,沪深港通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中具有诸多典范作用。中国内地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过去十年,互联互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其国际化进程,增强了投资者多样性以及产品的丰富度。另外,互联互通使得中国在岸和离岸市场充分融合。在交易量方面,根据港交所的最新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与2014年开通首月的日均数据相比,分别增长21倍和40倍。随着双向资金流入的稳步上升,两个市场无论是从投资理念还是交易策略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互联互通十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包括纳入股票数量的增长、产品逐渐多样等。相信未来这个渐进的模式是会持续且值得期待的。”房东明坦言。

互联互通的深度推进对内地券商同样意义深远。据统计,截至目前,开展港股通业务的内地券商超过百家,港股通业务已成为内地券商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

今年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圳市分行、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深圳监管局联合公告了首批参与“跨境理财通”券商试点名单,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金财富等14家券商入选。

方正证券认为,“跨境理财通”作为理财市场增量资金渠道,试点机构扩容一方面提升了“跨境理财通”业务吸引力、为市场引入增量资金;另一方面丰富了试点券商的财富产品体系、销售渠道,利好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一些跨境业务布局完善的头部券商有望受益。业内呼吁,未来“跨境理财通”可逐步拓展至内地更多地区。

与此同时,互联互通开通也为在港中资机构提供了重大机遇。上述工银亚洲研究发布的研报指出,在港中资机构在各项互联互通中承担托管人、做市商、结算行等基础性角色,是互联互通试点创新的重要参与者。未来在港中资机构充分发挥熟悉客户、贴近市场的经营优势,开展基于北向互换通、北向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下的代客业务,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互联互联业务提供更多元化渠道选择,也存在着机遇和空间。

业内:港股通准入门槛有降低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互通十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未来,在涉及进一步提高互联互通交易“便捷度”等多个旨在提升双向开放力度的领域,应有持续探索的空间。

房东明表示,在互联互通机制已经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期待在准入条件和交易模式上能有更大的突破。“目前,沪深港通在股票相关产品上已经基本满足了海外投资者的需求。下一步,期待资产类别上的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包括国债类、期货期权等,拓展海外投资者配置中国的更多可能性。同时,海外投资者在逐步加大投资中国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工具和产品进行风险管理。”

此外,房东明指出,“在监管模式上,内地交易所和监管机构采取的是直接持有账户体系下的穿透式监管,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大多采用间接持有账户体系,也就是会员制的报告制度。如何在符合两地监管机制的前提下,增加交易产品和策略的多样性,也需要两地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和协商。相信这个机制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适逢互联互通十周年之际,近期业内有呼声,为了鼓励更多投资主体参与互联互通交易,港股通投资者准入门槛存在进一步降低空间。上述工银亚洲研究近期发布的研报指出,目前,开通港股通要求账户内20个交易日的日均证券类资产需要达到50万元人民币,与科创板、北交所投资者准入要求保持一致。但港股市场大中型优质标的的波动性相对较小。在严格港股通交易标的定期筛选管理、作好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的基础上,港股通投资者准入门槛或有望降低。

此外,互联互通税费成本也有进一步降低和优化空间。在股票市场,目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所得股息红利需缴纳20%的红利税、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更高,明显高于A股投资者股息红利税(0~20%);也高于港股市场其他境外投资者(无红利税),以及香港投资者通过沪股通、深股通投资A股取得的股息红利税率(10%),未来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的红利税或有望研究降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