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天猫双十一终究归于寻常 平静中的变革

媒体:天猫双十一终究归于寻常

11月11日,"双11"如期而至,但今年有些不同。各家平台没有公布总销售额,晚会也不再大操大办。电商平台们更注重在各自优势的细分品类上精耕细作,寻求爆发式增长。

媒体:天猫双十一终究归于寻常

从奇观到寻常,"双11"逐渐归于平静。商家不再将其视为唯一的生意增量场,消费者也不再需要定闹钟蹲守囤货。经过数年打磨,"双11"见证了商业与技术的嬗变,促进了线上与线下零售的深度结合,造就了互联网行业的诸多传奇。行业对"双11"的关注点更加细化:跳出价格内耗,寻找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补齐售后短板,平衡广告营销与交易达成。"双11"不再需要数据和盛大的晚会,回归以用户为核心的主路线。

媒体:天猫双十一终究归于寻常 平静中的变革

"双11"落幕,电商们各自安好。据淘天统计,截至11月11日零点,多个品牌成交破亿,同比增长翻番。直播方面,淘宝直播成交破亿直播间已超100个。尽管各个品类、渠道的数据表现如约而至,但今年淘天和京东不会公布总销售额。淘天"双11"晚会存在感也明显削弱了许多。

媒体:天猫双十一终究归于寻常 平静中的变革

回顾2009年的"双11",仅是27个品牌参与、卖出5200万元商品的促销节。到了2015年,受移动端消费趋势催化,"双11"迅速演变为一场全民购物盛典。然而,近年来随着抖音、小红书、B站等后起之秀崛起,"双11"的关注度被逐步蚕食。商家更在意"双11"的回报效果,不再被动依赖单一渠道,而是把握对渠道的主动权。

媒体:天猫双十一终究归于寻常 平静中的变革

陆斌经营着一个近20年的健身器材品牌,在淘宝、京东等主流平台均有店铺。今年"双11",他在京东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他认为选择综合电商是因为平台的大件供应链服务更完善。也有商家青睐内容或短视频电商玩法,如家居品牌思纳博通过小红书提高品牌的直播转化率和客户黏性。

商家们不再盲从于大促的热闹,而是寻找"双11"之外的增量场。头部品牌以差异化货盘全渠道布局,中小品牌则考量投入产出比,在情人节、年货节等各个促销节点有针对性地做运营和投流。

"双11"已经十六岁,很难再让用户重新燃起熬夜抢购的热情。人们疲倦于大促的营销套路,抱怨直播的口碑问题。当电商转入流量存量争夺时,有新客、有利润、可持续的GMV成了平台和商家关注的重点。淘天推出多项措施降低商家退货成本,京东提出要让销售超500万的商家数量在"双11"同比增长超50%。

平台和商家需在价格竞争之外寻找新的解题思路。建立常态化的低价体系,设置每日特价、会员专属低价等长期优惠机制,增强用户黏性。同时,加强对商家的管理和商品的质量把控,保障消费者权益。摆脱流量内卷取决于产品、服务,以及是否以用户为中心。媒体:天猫双十一终究归于寻常!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